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洱源 / 营商环境 / 政策经济

洱源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9日
  • 来源:大理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本报讯(特约记者施新弟)2020年,洱源县以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和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县域经济平稳回升。把抓项目、增投资、兴产业、促消费作为稳增长的第一抓手,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6.4亿元,市场消费持续回暖;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15亿元,同比增长10.5%。深入推进“三张牌”发展战略,绿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花卉进京、苹果入沪”;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稳定发展,全县能源保障进一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秩序持续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旅游业逆势回暖,全年旅游人数达135万人次、同比增长2%,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4.49亿元、同比增长7%

脱贫质量巩固提升。强化“军令状”和“交总账”意识,坚持“四个不摘”,挂牌作战、一线攻坚,接续开展三个“百日”和“两防一抓”专项行动,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回头看”“回头帮”精准落实,308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风险全面消除,贫困户、贫困村“户户达标”“村村提升”,贫困发生率降至零。投入2.01亿元,实施炼铁万头生猪养殖场、中型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产业扶贫项目31个,茈碧湖镇丰源村自然能提水、三营镇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个,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全年开展技能培训6919人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593个,转移贫困劳动力1.33万人。实现33个扶贫企业(车间)复产,认定扶贫产品48个,累计销售4.48亿元,带动6385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攻坚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洱海源头保护治理成效显著。树牢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意识,坚决扛起源头保护治理政治责任,保护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年内投入5.92亿元,完成生态河道治理、西湖中登村生态搬迁等15个项目建设,洱海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圆满收官。流域“两污”设施“建、管、营”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健全。完成罗时江、永安江、凤羽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流域内畜禽粪污实现应收尽收,“三禁四推”成果持续巩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稳步实施“森林洱源”建设,完成生态绿化6300亩;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河道、湿地管护不断加强,弥苴河、茈碧湖被评为全州“美丽河湖”。加强节水管水控水,科学调度流域水资源,“三库连通”工程向洱海直补清水6134万立方米,“北三江”县市交界断面水质持续改善,为洱海全年实现7个月Ⅱ类水质、全湖水质总体为优作出了贡献。

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振兴村、佛堂村、梨园村3个州级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凤羽镇佛堂村“农文旅融合”模式成为全州示范,列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绿色生态种植和农文旅融合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增长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网商总数达1065家,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凤羽河水库关闸蓄水,草海子、南塘子水库加快建设,完成5.6万亩高标准农田和覆盖5.3万亩农田的灌溉渠道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推进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和“领头雁”培养工程,乡村人才队伍巩固壮大。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