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索引号: 15251881C/2024-01023
  • 发文字号: 洱政发 〔2024〕 6号
  • 公文种类: 通知
  • 发文机关: 洱源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1715275766000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洱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洱源县2024年秋粮生产意见的通知(洱政发 〔2024〕6号)

  •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3日
  • 来源: 洱源县人民政府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

《洱源县2024年秋粮生产意见》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4510   

(此件公开发布)

洱源县2024年秋粮生产意见

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州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抓好粮食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抓好2024年秋粮生产工作,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州2024年秋粮生产意见的通知》(大政发〔202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按照“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的发展思路,突出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奋力打造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稳步实现洱源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扩大油菜面积,提高单产”的“三稳、一扩、一提” 的原则,调优结构、主攻优质、提升效益,力争实现全年粮食作物面积42.15万亩,亩产441公斤,总产18.58万吨的目标任务。其中:秋粮作物播种面积26.2万亩、总产13.99万吨。重点抓实6.54万亩水稻、14.0万亩玉米、2.33万亩马铃薯、0.48万亩大豆(0.0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6万亩油菜、1万亩晚秋粮食扩种,全力保障粮油生产。

三、重点工作  

(一)紧盯“粮袋子”“油瓶子”,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一是发展优质水稻生产,稳定稻谷播种面积。在流域6乡镇着力推广优质粳稻品种,在西片炼铁和乔后重点推广优质杂交粳稻。加大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筑牢“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二是提升大豆种植水平。多途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确保大豆播种面积达到0.48万亩,其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07万亩;三是优化玉米生产结构。加强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稳定籽粒玉米面积,增加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面积,确保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4万亩以上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构建种薯与商品薯协调发展、冬春马铃薯与夏秋马铃薯错峰发展的生产新格局,着力把牛街乡大松坪和三营镇白草打造成种薯生产基地,右所镇打造成马铃薯周年生产基地、商品薯周年供应基地;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抓春夏播油料作物生产,全年油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16万亩。

(二)着眼“稳面积”“提单产”,抓实大面积提升单产。在当前粮经争地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是我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一是县级和乡镇要统筹用好各项支持政策,编制粮食作物提单产工作方案,以示范样板为引领,全面开展单产提升示范样板创建活动。县级创建提单产面积不少于2000亩,其中创建1300亩以上规模化单产提升核心示范样板;每个乡镇创建1100亩以上规模化单产提升示范样板。以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二是2024年在洱海流域6乡镇推广4.0万亩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以此为带动,力争2024年全县粮食单产整体提升3.0公斤。

(三)抓实“政策”“补贴”,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保障措施。要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和稻谷、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抓实水稻、玉米、马铃薯等19.1万亩(预计)种植业保险政策落实,力争确保种地农户全覆盖。要在630日前将2664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全面兑现到种地农户手中,切实把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种粮农民得到实惠。

(四)“建设”“保护”并重,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抓住上级加大支持我县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力度的有利契机,加大高标准农田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一是抓好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全县实施以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5万亩;二是强化耕地保护。从严排查整治“大棚房”问题,彻底整治存量,坚决遏制增量。规范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抽查,坚决防止“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为契机,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跟踪监测耕地撂荒情况,统筹利用撂荒地、冬闲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三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构建“洱海顺丰”模式,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粪肥还田,扶持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粪肥还田长效机制,减少化肥使用量。抓好水旱轮作、豆科轮作,切实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连作障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

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五)“良种”“良法”配套,抓实农业科技推广。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聚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大力推广应用省工节本、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技术和粮经轮作、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稻渔综合种养等耕作制度,努力提高粮田产出水平和综合效益。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实“良种”推广,建立分区域、分作物、分层次的良种区试、良种示范、良种推广基地,依靠良种推广,提高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要抓实“良法”配套,围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工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推广科技增粮措施,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一是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整合项目资源,流域6乡镇结合洱源县洱海流域种植业有机化发展实施方案》,创建水稻、玉米、马铃薯和杂粮等绿色高质高效样板43万亩,在示范区内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集成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充分发挥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的引领支撑作用;二是适用集成技术措施的推广。粮食作物良种推广面积25.2万亩以上,水稻、玉米、马铃薯良种覆盖率力争达100%;在流域6乡镇推行有机肥替代及水稻绿色智能肥推广应用技术西片3个乡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抓实水稻精确定量栽培2.0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14.1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12万亩等集成技术措施的推广;三是加大农作物间套种和晚秋扩种力度。充分利用作物生长茬口和生长空间差异,推广粮果、粮经、粮粮间套种11万亩。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好晚秋粮食作物扩种1万亩,增加粮食复种面积;加大推广种地和养地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实施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行秋粮水稻、玉米—夏粮蚕豆、油菜轮作模式,以及大春烤烟—豌豆(后作套种)、蚕豆轮作模式。在水稻绿色有机化种植中,充分挖掘水稻田综合种养增产增效潜力,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养蟹及养鸭等“水稻+”种养模式;五是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实施好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种子加工中心项目,针对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实际,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结合秋粮生产需求,积极对接农机生产企业,加快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着力解决旱粮作物生产和适应山区小地块生产使用的小型农机缺乏等问题。抓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重点向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倾斜,支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促进全程机械装备配套应用。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和农机综合服务组织,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农机装备“合作社购买、农民租用”模式,提高农机使用率。鼓励使用新能源粮食烘干技术,降低烘干成本。

(六)“预警”“防治”发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极端天气可能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高发的态势,要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和重大病虫监测预警防控。一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应急救灾。县级和各乡镇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干旱、洪涝、风雹、倒春寒、8月低温等农业气象灾害,及时调度灾情。对受灾严重的地区,指导农民搞好补种改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二是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根据病虫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长进程,制定防控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落实防控技术措施。紧盯重大病虫害防控目标,以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为目标,突出抓好玉米草地贪夜蛾、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红火蚁等病虫疫情防控,确保主要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七)抓“专项整治”,强化农资供给保障。春耕化肥农药种子等供应事关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县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秋粮、烤烟生产和作物布局计划,高度重视春耕期间化肥农药种子等市场供应,加强供需形势判断,落实落细春耕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保供各项工作。一是要适时启动农资应急保供机制,开展春耕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供需情况摸底调查,及时梳理难点堵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工信、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和乡镇协同配合,确保春耕用种用肥用药;二是农资经营企业要采取灵活便民的服务方式,增设网点送货下乡,加快农资销售进度,储种、储肥到农户;三是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等部门要加强以农药、化肥和“两杂”种子为重点的农资市场监管,认真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及时查处各种乱涨价、假冒伪劣、坑农害农事件,确保农资质量,稳定农资价格,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八)“种”“管”结合,加强夏收作物后期管理抢收和春耕栽种。全县夏粮预计完成面积较上年略有增长,当前已全面进入中后期管理及抢收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助农科技服务队要紧扣农时节令,深入一线发动组织群众抓好夏粮中后期田间管理和抢收春耕备耕生产指导等工作。一是组织群众抓住晴好天气,对成熟的作物进行抢割、抢收,实现颗粒归仓;二是结合天气预报、蓄水和水源情况,适时抓好育苗播种;三是农业农机部门要做好机收机耕、预整地和干旋平田服务,做到豆倒、麦倒田翻身,以加快水稻栽插进度,缩短栽期,避过后期低温冷害影响。全县秋粮作物要在最佳农事节令内全面完成栽种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乡镇要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秋粮生产工作的领导,集中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抓好抓实秋粮生产,做好产前、产中及产后的指导服务,生产任务要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村,到户到田,真正做到计划早安排、任务早落实、措施早到位,切实解决秋粮生产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秋粮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履职尽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秋粮生产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农机具的指导维修保养等准备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途径抓好适用技术培训,把秋粮生产的各项实用增产技术宣传培训到千家万户;农村金融部门要采取灵活方式,简化程序,做好农业生产信贷资金的发放;水务部门要做好秋粮生产用水的统筹调度工作;气象部门要强化秋粮生产关键期气候预测,做好粮食生产气象服务工作;发改、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供销部门要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三)强化资金投入。一是各级财政要多方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对秋粮生产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扶持农业政策,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州项目支持,助推农业生产发展。县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技术培训、新技术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以及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工作;二是要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项目扶持和金融支持,帮助其发展壮大。

(四)强化督导考核。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认真履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逐级压实“米袋子”工作重任和主体责任,落实各项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各乡镇及县级有关部门要在秋粮生产关键时节,加强指导,推动秋粮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安全加大督导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加大对粮食生产推进情况的工作督导,对工作推动不力、落实不好的将进行通报。

附件:附件:1.洱源县2024年秋粮暨全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表

      附件:2.洱源县2024年秋粮种植情况到户表

相关文章《洱源县2024年秋粮生产意见》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 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